到底要不要为了孩子,继续维持疲惫的婚姻?

“要不是看着孩子太小,我一天都不想和他过”,“等孩子考上大学,咱俩就都自由了”,“你知道爸妈的婚姻关系早已名存实亡”。这样的话,经常听到来自身边的人、包括有时从自己的父母口中,实话实说,内心不仅不会感激他们,反而让晚辈看到他们的糟糕,内心涌上的无奈。

任何小孩都渴望完整的家,但家庭的矛盾,为了孩子,只限于形式上的完整,忽视家长在婚姻中应承担的责任,和孩子的精神世界,就像是被掏空的蛋壳,看似坚硬,一碰就破碎。还有人们存在的认知误区,单亲家庭的孩子命运一定会很悲惨,但事实上也不是所有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,就一定会性格缺失。

美国第44任总统奥马巴,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,他的成功,离不开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,这位白人妇女,经历了两次失败婚姻,但她没有选择颓废与抱怨,自己一边努力追求事业,一边独立培养儿子,她从来不在奥巴马面前说他父亲的不好,相反鼓励儿子和父亲好好相处。坚强大度的母亲深刻影响奥巴马小小心灵,学会坚强面对生活。

——父母双方的健康形式比婚姻形式更重要。

曾经私访到一学员家里,一进门,屋内的气场让人有种说不出的压抑。她和老公因为经济问题、生活习惯不同,经常爆发吵架,每次吵架后不是伴随着彼此狠摔东西,就是报复性狂刷信用卡,两人的亲密关系变得疏远、俩人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。

双方都想到离婚,但看到孩子这么小,也破于双方老人的压力下,都觉得应该再忍耐下,但双方依然没有去认真反省,依然没有丝毫改变。小女孩也在日复一日的争吵、冷战的家庭环境中、情绪起伏变得很大、性格变得极端,在幼儿园里多数情况不是喜欢一个人呆着,就是遇到的小事就爱哭闹打滚,让老师们都被视为问题小孩。

—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家庭教育至关重要。

一位到工作室做咨询,想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女孩,把自己与每届男朋友相处得不顺根源归咎于父母,父母带给自己的是永远挥之不去,童年里不停的吵架画面、青春期父母的长期分居,自己的动荡与内心不安;现在一家人虽在一起,父母依然是互相指责、甚至谩骂,她自己的性格对异性要不过分依赖,要不就是过分猜忌,总之和异性相处的方式不把对方折磨神经,也得让自己成了令人头疼的相处对象。

一段婚姻的继续维持,关键是成人的我们有没有深刻去反思自己在婚姻中的角色,你的责任、你的态度,很多时候我们把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改变对方身上,但结果一无所获,因为他们绝大部分争论的根源是生活方式、个性和价值观上的根本差异。就这些差异进行争吵,结果就是浪费她们的时间,毁了他们的婚姻。

一对夫妻是否愿意尝试并运用“感情修复”,是决定她们的婚姻是幸福或失败的一个主要因素。决定双方感情修复尝试成功与否的因素是夫妻之间的友谊力量。能够对彼此和婚姻拥有正面的看法根深蒂固,因此能够排除负面的情感。

她们彼此传递着的积极性让他们对彼此和婚姻感到乐观,一起假设他们生活中积极的事情,让彼此在成长中不断受益。

本文來自網絡,不代表觸動你我的心靈立場,轉載請注明出處: http://www.zhiyu15.com/renjiguanxi/2793.html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