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在做什么呢?为何突然间对我置之不理?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,让你心生不满了吗?如果是这样,我愿意改正,难道这也不行?你长久的沉默,让我心生退意,或许,我们之间真的无需再续前缘了。
于是,你开始时刻紧盯着手机,生怕遗漏了对方的任何一丝讯息,情绪和心神都被对方的一举一动所牵引。
总而言之,只要对方不回应,或是回应得稍慢,你便会忐忑不安地反复询问,或是过度揣测对方的心意,让聊天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,压得你几乎窒息。我所描述的这番情境,是否与你此刻的状态如出一辙?
许多人私信给我的聊天记录,大多逃不出这两种情形。这其实再正常不过,只是说明你尚未从恋爱的惯性中抽离出来。
你仍旧沉溺在那段已然逝去的恋情中无法自拔,或许你觉得自己已经为了所爱之人妥协了许多,但实际上,你只是将对方视作了自己生命的全部,失去了他,就如同失去了整个世界,再无其他选择。
因此,你此刻会格外渴望得到对方的回应,尤其是正面的回应。这好似你付出了八成的努力,至少期盼能得到九成的回馈,但现实往往残酷无情,或许实际的回馈仅有三成,甚至毫无回馈可言。
这时,你会感到焦虑、失望,心态逐渐失衡,变得患得患失,进而开始怀疑自己不够好,变得不自信。于是,你试图通过付出更多,来换取对方的一丝正面回应。
于是,便出现了第二种情形——过度揣测对方的心意,致使原本应当轻松愉悦的聊天,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。
这其实已然背离了恋爱与聊天的本质。恋爱也好,聊天也罢,其初衷都应是让双方感到快乐与放松。若是为了得到一个人,而选择千方百计地取悦对方,这本就是不值得的,也绝非一段平等的恋爱关系。
对方回复一句,你便开始反复思量如何回复才恰当;对方不回复,你便开始揣测是否自己说错了什么,是否他在与他人聊天,是否他根本就不喜欢你……你还在琢磨着用什么话术、套路去让对方倾心于你?
其实,聊天绝非恋爱的全部。没有人能仅凭几句话就赢得对方的青睐。恋爱应是整个过程带给对方的感觉,你可以顾及对方的感受,但不能太过在意对方的心意而失去了自我。
对于一个长期不回复你信息的人,所能解读出的信息寥寥无几:或许对方根本不喜欢你,或者他根本就不在乎你的感受;又或许,他希望你能够知难而退。
倘若为了得到一个人而丢失了原本的自己,久而久之,必定会失去平衡。爱一个人的前提,是深深地爱着自己。
或许有人会问:那我究竟要不要天天找他聊天呢?不聊天又该如何复合呢?其实,要不要找他聊天,完全取决于他是否还喜欢你。
从对方的文字回应中,你可以判断他是否还喜欢你,或是对你是否还有兴趣。具体而言,有以下三点:
第一,看他回复你消息的频率。如果你发了几行字,对方却只回复“嗯”“啊”“哦”这类简短词汇,那便无需再继续深入寻找话题了。
第二,看他回复你消息的速度。如果你回复得迅速,而对方却隔了一个小时或是半天才回复,甚至干脆不予回应,那便千万不要再纠缠不休,也不要去讨要说法。
第三,看他是否愿意在回复中倾注情绪和感情。如果从他的回复中你只能感受到冷漠与敷衍,那便也不要再继续纠缠、天天找他了。
许多人在感情中不够成熟,一旦遇到这样的局面,就非要找对方讨要个说法。但其实真正的原因往往并不复杂,他只是不喜欢你而已。不愿开启的门一直敲,实属不礼貌之举。所以,我们在感情认知上要更加成熟一些,知晓希望渺茫时,就要及时止损。但若对方仍旧喜欢你,那便无需顾虑太多,该主动推进关系就推进,如此挽回才能少走弯路。
当你准确判断出对方是否对你还有感情之后,便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匹配相应的聊天策略。围绕着“舒适策略”去聊天,便不会出错。
切记,不要妄图用付出的感动来换取对方的喜欢。因为感动并不等同于爱,言语和文字无法替代真正的行动。当一个人对你毫无兴趣时,你觉得喜欢他就要努力去感动他。但他一旦逃避你,你就会觉得你付出的感动还不够多,需要加倍努力。然而在他看来,只要他排斥你的靠近,你的任何感动和付出都会变成压力,让他想要逃离。
所以,天天积极地找前任聊天,并不会让他回心转意。反而有可能聊得越多,关系越僵。毕竟,你无时无刻不在找他聊天,每次秒回信息。在他看来,你就像个无所事事、只会盯着前任不放的粘人精。你这样充满目的感的人,他又怎么可能会答应跟你和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