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,不管从前的日子有没有认真地年轻过,都要面对一个现实,那就是要认真地过好当下的每一天,才能在慢慢老去的时候,能够“认真地”老去。
因此,人到中年,不做以下三件事,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,才能让日子变得越来越淡定、从容。
01.凡事不可求满,“欠一点”刚刚好。
有副对联是这样说的:“人生哪能都如意,万事只求半称心。”其实,这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,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。
办公室同事小李,某天心血来潮,买来一盆水培植物,放在办公桌上,叶子绿得像刚抹了油,白色的花瓣像鼓满的帆,甚是养心养眼。
同事们都很喜爱,自然也想“尽一份力”,于是,总不吝啬给水培植物浇水,浇得满满当当。
几天之后,水培植物就发黄且有腐烂的迹象了。
小李赶紧将水倒掉,只留下一点点,好多根都露出了水面。并再三叮嘱大家,不要好心办坏事了,水太多,会导致根无法呼吸,不烂掉才怪呢。
如此一来,同事们果然“收敛”了许多,水培植物也重新焕发出生机。
想来,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?
人们总以为,更多、更满才是更好的。殊不知凡事“过犹不及”:
待客时,点了很多很多菜,结果,大家只能敞开肚皮吃,吃撑了,那种生理上的难受远胜于心理上对东道主的感激。
买东西时,看到打折商品,便忍不住买买买,到真正要用的时候,才发现很多东西根本就用不上。
冬天给孩子穿衣服,总以自己“怕冷”为标准,总是穿得太多。结果,孩子养成了习惯,就算不冷也要“多穿一件”,一点小病就被吓得不轻。
这些“追求完满”,一旦充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我们便活成了生活的奴隶,一味不停地苛求自己做得更好,却丝毫体会不到生活原有的乐趣。
古人作画讲究“留白”,有智慧的人,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,也特别注重话说七分,酒喝微醉,心留半空。
只有这样,我们对生活的奢求才不会太多。
因此,人到中年,凡事“欠一点”,才能少一点欲望,多一份满足。
02.凡事不可太过,“差不多”往往会更好。
人到中年,总有一种“前有标杆,后有追兵”的紧迫感和危机感。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,往往不自觉地自我加压,凡事都力求精益求精。
然而,人的内心一旦被“功利”所占据,很容易就会失去判断力,最终变成一意孤行、刚愎自用的人。
如何才能让自己不迷失在浮躁中呢?《论语》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:
鲁定公十年,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。当时,鲁国弥漫一股自大浮夸之风,孔子看不惯,提了多次也没有人理睬,他便带着自己的弟子,到鲁恒公庙去散心。
鲁恒公庙里,有一件让人感觉奇怪的东西,它被倾斜地放在鲁恒公高大的塑像旁。
面对弟子们的不解,孔子便解释说,这就是宥坐之器。宥坐器里面没有水的时候,是倾斜的;水装到一半的时候,是端正的;水装满的时候,它就倾覆了。
弟子们将信将疑,一番试验后,果然如此。也才明白了鲁恒公将宥坐之器放在身边的缘由:时时提醒自己自满便会倾覆。
是啊,人生得意时,往往忘乎所以,以至酿成大错;只有摒弃浮躁、贪欲,时刻保持低调内敛,谦虚谨慎地对人对事,才能屹立不倒、平安幸福啊。
人到中年,虽然时常有“力不从心”之感,但更多的时候,是强迫自己抖擞精神,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,不管大小事情,都想要“走在人前”,成为示范、榜样。
这样的高要求、高标准,于自己而言,是挑战,于他人而言,是压力。一旦事事争先,样样完美,就会被“冷落”、被“排挤”,而自己也会因为看不上别人的“敷衍”,而变得“高高在上”,自满和骄傲也就如影随形了。
因此,人到中年,凡事“差不多”就行。打拼多年,谁都清楚,“差不多”已经是一个比较高的标准了,也是一种“谦辞”,是某一个圈层的“入门级”的标准。想要达到“差不多”,也早就得付出百倍的努力了。
03.凡事不要轻言放弃,坚持下去才会有希望。
人到中年,如果还在为找工作发愁,的确是一大不幸。
前半生,不管如何潦倒、草率,在生活的磨砺下,总该找到了一条谋生之路,哪怕收入微薄,但只要能够细水长流,也就不再畏惧生活的磨难了。
怕就怕,打着“年轻时不折腾,更待何时”的招牌,蹉跎了大半生,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。
于是乎,人到中年,兜兜转转一圈回来之后,还如同小年轻一般,不得不从头学起,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,只求学以致用,学有所成。
生活中,不乏这样让人心生怜悯又爱莫能助的例子:
那些动辄百万年薪的职场精英,因为大背景的变革,整个行业的调整而被“裁员”,收入一落千丈,不得不重新面对生活,选择何去何从。
那些在农村里折腾了大半辈子的中年人,原以为可以像父辈一样,活到老,干到老,以了此余生,怎奈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,很多劳力都被机器取代,自己“卖苦力”都无门了。
面对不停歇的生活,面对仍要继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,除了坚持,再无其他选项了。
所以,再苦再难的开始,也不能轻言放弃;再艰难困苦的路途,也不能轻易放弃,咬紧牙关,走下去。看上去,当下除了吃苦吃亏,就没有别的收获了。实际上,命运的转折也就在此时悄然发生。
结束语:
人到中年,尤为深刻地领悟到了“生容易,活不易”的真谛,远看他人,似乎,总是光鲜亮丽,近看自己,似乎哪哪都不如意。
其实,每个人都差不多,只有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,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以上三件事,才能匆忙的人生里,照见自己的初心,并且坚定信念,无怨无悔地走下去。